白内障早期手术有什么危害
白内障早期手术通常安全性较高,但可能因个体差异或操作因素出现短暂性角膜水肿、术后炎症反应、人工晶体移位、后囊膜混浊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白内障手术通过超声乳化吸除混浊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体,技术成熟且创伤小。术后1-3天内可能出现轻度角膜水肿,表现为视物模糊,多数通过抗炎滴眼液可缓解。约5%-10%患者会发生术后前房炎症反应,需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等控制感染。人工晶体位置异常概率低于2%,多与囊袋支撑力不足有关,需二次手术调整。后发性白内障是远期主要风险,表现为术后数月视力再次下降,可通过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视网膜脱离风险略增,需定期眼底检查。
特殊情况下,术中后囊膜破裂可能导致玻璃体脱出,需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处理。糖尿病患者术后黄斑水肿风险增加,需提前控制血糖并加强抗VEGF治疗。抗凝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引发术中出血,术前需评估凝血功能。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弱视概率较高,需配合视觉训练。极少数情况下,眼内炎等严重感染可能威胁视力,需紧急玻璃体注药治疗。
白内障术后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等药物预防感染,避免揉眼及剧烈运动1个月,定期复查眼压和眼底。饮食宜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等营养素,如胡萝卜、蓝莓等深色蔬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眼红、眼痛或视力骤降应及时就医,术后3个月内避免游泳及重体力劳动,夜间外出建议佩戴防紫外线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