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无效怎么办
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无效需立即启动高级生命支持,主要措施包括电除颤、气管插管、静脉给药及体外膜肺氧合。
心脏骤停患者若经标准心肺复苏仍无自主循环恢复,需由专业医疗团队实施电除颤。室颤或无脉性室速患者需在3分钟内完成首次200J双相波除颤,若无效可递增至360J。同时建立高级气道管理,快速完成气管插管并使用呼吸机维持氧合,目标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4%以上。
静脉通道建立后应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1mg每3-5分钟重复静推,必要时联用胺碘酮注射液300mg静脉推注。对于顽固性室颤可考虑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100mg静推。若常规措施无效且符合适应症,需在30分钟内启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通过VA-ECMO维持重要脏器灌注。
心脏骤停抢救过程中需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每2分钟评估心律变化。抢救成功后应维持目标体温管理,控制核心体温在32-36℃持续24小时,同时进行脑保护、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患者转入ICU后需完善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后续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血运重建、植入式除颤器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方案。家属应配合医疗团队完成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并做好长期康复治疗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