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从哪些方面进行预防眼结石

57716次浏览

从哪些方面预防眼结石呢?在生活中如果不注意保护眼睛,有可能就会受到眼部疾病的危害,因为有太多能够危害眼睛健康的因素存在,尤其是女性因为爱美而化妆等等,这些习惯有可能引发眼结石,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预防眼结石呢?

预防眼结石有以下几点:

1、预防眼结石的产生,要避免结膜受到刺激或慢性发炎,有结膜炎干眼症、砂眼等眼疾要确实治疗,有时虽不易根治,但请教眼科专科医师确实遵守用药及治疗的原则,应可控制良好。无眼睛症状也不一定要点眼药来保养,因为我们的泪液就是结膜最好的保养液,有些眼药中所含的成份反而对结膜是种刺激,久而久之,结膜结石就出现了。

2、隐形眼镜配戴者,要注意镜片的消毒保养,定期检查眼睛,若不适合配戴隐形眼镜,绝对不要勉强尝试。野外工作及居住环境易受风沙肆虐的人,最好能配戴保护的眼镜,避免风沙直接吹入眼睛。

3、由于眼结石多数因炎症而起,预防的措施就落在防止眼睛炎症上,着重避免结膜受刺激及发炎,有眼部不适时及时求医治疗。平时养成用眼卫生习惯,要保持眼睛湿润,准备眼药水随时滴一滴,也可防异物进入眼睛。

一旦发现有结石,也不必惊惶失措,它提醒您该注意结膜的健康了。只要能避免这些原因,应能减少结膜结石的产生。若无症状则无需治疗,只需定期追踪即可。

相关推荐

眼结石该怎样预防
眼结石该怎么预防呢?因为眼结石都是由于我们生活中的不注意造成的,所以这种疾病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想要减少自己患眼结石的风险并不难,但是具体该如何预防眼结石呢?相信多数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做,那么关于预防眼结石的方法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
眼结石的发病原因
眼结石是个很常见的眼部疾病,很多的患者因为眼结石生活受到困扰,眼睛作为重要的器官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保护,不要出现任何的差错,那么,我们今天一起了解下眼结石的发病原因都是有哪些。
哪种药能治疗眼结石
哪种药能治疗眼结石,很多眼结石患者都特别关心的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人想自己的眼睛出现问题,生活上受到困扰,那么小编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下哪种药能治疗眼结石。
眼结石我们如何进行分辨真假
现在很多人眼睛出现问题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毛病,过度的紧张,眼结石虽然是常见的疾病但是还是不知道怎么确认是不是眼结石,那么,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下眼结石我们如何进行分辨真假。
哪些小孩容易患上眼结石
现在很多年轻爸爸妈妈们对自己的孩子非常重视,生怕孩子患上什么病。眼部疾病之一眼结石,虽多发于老年人以及成年人但是还是不容忽视的,下面小编来介绍一下哪些小孩容易患上眼结石。
眼结石怎么办
眼睑就是眼皮,可以分为上眼睑和下眼睑,眼睑的内侧是结膜,结膜下形成的白色点状物就叫做结石,一般在早期没有症状,眼睑结石是眼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是由于结膜下脂肪沉积钙化导致,所以通常不引起明显的异物感,这种情况通常伴有慢性结膜炎或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对于这种情况的治疗,在早期症状比较轻微或者不明显时可以不予处理,或给予局部抗生素滴眼液,经保守治疗后,若长期不能自行吸收,可以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取出,此外平时要注意保持休息,眼睛局部清洁。如长期佩戴隐形眼镜,需要做好清洁和护理工作。眼睛结石如果确实磨得特别厉害、特别明显,应该去医院处理一下,一般问题不大。
语音时长 01:31

2019-12-04

52927次收听

眼结石怎么办
眼结石在早期症状比较轻微或者不明显时可以不予处理,或给予局部抗生素滴眼液,一般要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妥布霉素眼药水、加替沙星眼药水,经保守治疗后,若长期不能自行吸收,可以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取出。眼睑就是眼皮,可以分为上眼睑和下眼睑,眼睑的内侧是结膜,结膜下形成的白色点状物就叫做结石,一般在早期没有症状,眼睑结石是眼科比较常见疾病,一般是由于结膜下脂肪沉积钙化导致,所以通常不引起明显异物感,这种情况通常伴有慢性结膜炎或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平时要注意保持休息,眼睛局部清洁。如长期佩戴隐形眼镜,需要做好清洁和护理工作。
语音时长 01:37

2019-12-04

47275次收听

眼结石怎么办
眼结石患者本身如果没有感觉到结石的存在可以暂时不管,等他冒出来后感觉眼睛有异物,刺痛感,可以到医院把挑出来。眼结石是在睑結膜面多发性的,坚硬的黄点,是上皮细胞堆积和粘液浓缩压入的变性产物,从而钙化,实为结膜凝聚物,突出于结膜面刺激角膜产生异物感。当然眼结石,虽然称为眼结石,但是跟肾结石,胆囊结石,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眼结石,只是眼睛的小毛病,没有或者极少有钙质沉着,只是一个小颗粒埋在结膜下面,没有突出到结膜表面之外,冒出来后会对眼睑形成刺激使角膜擦伤。挑眼结石只是一个小小的操作,在门诊即可进行,无需住院。操作很简单,先滴表面麻醉剂进行表面麻醉,用抗生素眼药水清洗眼睛后用针头把结石挑出来,如果伴有其他的症状,需要找出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语音时长 01:43

2019-11-27

62464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