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口腔溃疡啥原因有哪些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累及肺部但可侵袭全身器官。主要有病原体感染、免疫力低下、密切接触传播、合并基础疾病、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病原体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在肺泡巨噬细胞内繁殖形成原发病灶。典型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咳嗽带血丝,需联合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进行规范治疗。早期痰涂片检查可见抗酸染色阳性杆菌。
2、免疫力低下
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及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结核菌活化。这类患者可能出现不典型症状如持续消瘦、反复低热,需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辅助诊断。治疗时需注意调整免疫状态,同时监测药物性肝损伤。
3、密切接触传播
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同生活或工作属于高危暴露,感染概率显著增加。接触者可能出现胸痛、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应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筛查。预防性用药可选用异烟肼片或利福喷丁胶囊,需持续用药6-9个月。
4、合并基础疾病
尘肺病、矽肺等肺部基础病变易合并结核感染,胸部X线可见纤维化病灶周围出现新浸润影。这类患者可能需要延长抗结核疗程至12个月,常用乙胺丁醇片联合链霉素注射液治疗,需定期复查听力及视力。
5、环境因素
通风不良的居住环境、营养不良等因素可促进结核传播。聚集性发病常见于监狱、养老院等场所,典型表现为咳嗽持续超过2周伴咳痰。确诊需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治疗期间须实施呼吸道隔离措施。
肺结核患者应保证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不少于80克。保持居室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可改善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气促。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定期复查胸部CT和肝肾功能。出现视力模糊、皮肤黄染等不良反应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