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伤和痛风如何分别
扭伤和痛风可通过发病机制、症状特点、诱发因素、检查手段及治疗方式五个维度进行区分。扭伤多由外力导致关节韧带损伤,痛风则是尿酸结晶沉积引发的炎症反应。
1、发病机制
扭伤属于机械性损伤,常因运动失衡或外力作用导致关节周围韧带、肌腱等软组织撕裂。痛风属于代谢性疾病,因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腔引发炎症。
2、症状特点
扭伤表现为突发性局部肿胀、淤血和压痛,活动受限程度与损伤程度相关。痛风发作具有昼轻夜重特征,关节出现刀割样疼痛伴皮肤发红发热,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
3、诱发因素
扭伤有明显外伤史,如运动扭挫或跌倒。痛风发作与高嘌呤饮食、饮酒、受凉等有关,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
4、检查手段
扭伤可通过X线排除骨折,MRI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痛风需检测血尿酸水平,关节超声或双能CT可见特征性尿酸盐结晶沉积。
5、治疗方式
扭伤急性期采用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慢性期进行康复训练。痛风需长期降尿酸治疗,急性期使用秋水仙碱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抗炎镇痛。
日常需注意关节保护,运动前充分热身,避免过度负重动作。痛风患者应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摄入,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若关节持续肿胀疼痛或反复发作,建议及时至风湿免疫科就诊,通过规范化治疗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