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一般吃什么药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局部止痛药、免疫调节剂及中成药等。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片、布洛芬混悬液、利多卡因凝胶、匹多莫德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
1、抗病毒药物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阿昔洛韦片能抑制病毒DNA复制,适用于疱疹病毒感染。泛昔洛韦胶囊和更昔洛韦分散片也可作为替代选择。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肾毒性药物联用。
2、解热镇痛药
患儿发热超过38.5℃时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对乙酰氨基酚颗粒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幼儿。两者均能缓解咽痛症状,但须间隔4-6小时重复给药,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3、局部止痛药
利多卡因凝胶可直接涂抹于口腔溃疡处,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减轻进食疼痛。苯佐卡因含漱液也可短期使用,但2岁以下儿童禁用,需防止误吞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4、免疫调节剂
匹多莫德口服液能增强巨噬细胞活性,缩短病程。脾氨肽口服冻干粉适用于反复发作患者,需连续服用1-2个月。使用期间可能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
5、中成药
蓝芩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可缓解咽部充血症状。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伴随便秘的患儿更适用。中成药需与西药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相互作用。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漱口,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溃疡。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观察脱水征兆如尿量减少、囟门凹陷等。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但所有药物使用均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若出现持续高热、拒食、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