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结构性鼻炎检查
结构性鼻炎检查主要包括鼻内镜检查、鼻窦CT扫描、鼻阻力测试、鼻声反射测量及过敏原检测等。这些检查可帮助明确鼻腔结构异常类型及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1、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通过光学放大直接观察鼻腔内部结构,可清晰显示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解剖异常。检查时医生会将直径约3毫米的内镜经前鼻孔导入,全程无创且耐受性较好。该检查能动态评估黏膜状态与通气情况,是诊断结构性鼻炎的首选方法。
2、鼻窦CT扫描
鼻窦CT采用薄层扫描技术重建三维影像,能精确测量骨性结构异常程度。对于合并鼻窦炎或复杂解剖变异的患者,CT可显示传统内镜无法观察的筛窦、蝶窦等深部结构。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扫描时间通常控制在5分钟内。
3、鼻阻力测试
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鼻腔气流阻力变化,客观量化通气功能障碍程度。受检者需配合进行平静呼吸和强制吸气测试,设备会自动生成阻力曲线图。该检查对评估手术指征及术后效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鼻声反射测量
利用声波反射原理计算鼻腔横截面积,生成鼻腔立体结构模型。检查时需佩戴专用鼻塞并保持静止呼吸,能非侵入性评估鼻甲肥大、瓣膜区狭窄等病变。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儿童等配合度较差的人群。
5、过敏原检测
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鉴别是否合并变应性鼻炎。常见检测项目包括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结果提示需要同步进行抗过敏治疗,避免结构性病变与过敏反应相互加重。
确诊结构性鼻炎后,建议保持室内湿度40%-60%,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2次,避免用力擤鼻。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度改善通气,冬季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合并过敏者需定期更换床品并使用防螨罩,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短期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伴有严重睡眠呼吸暂停,需考虑鼻中隔矫正术等手术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