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指甲掉了怎么办
脚指甲脱落可通过保持清洁、预防感染、促进生长、保护患处、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脚指甲脱落通常由外伤、真菌感染、营养不良、银屑病、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1、保持清洁
脚指甲脱落后需每日用温水及温和肥皂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清洗后用干净毛巾轻轻擦干,保持局部干燥。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增加感染风险。若伴有出血,可用无菌纱布覆盖。
2、预防感染
局部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预防细菌感染。若怀疑真菌感染,需使用联苯苄唑乳膏或特比萘芬乳膏。避免自行撕扯残留甲片,防止二次损伤。如出现红肿、流脓需立即就医。
3、促进生长
新甲生长期间需补充蛋白质、维生素A及锌元素,可适量食用鸡蛋、胡萝卜、牡蛎等食物。避免穿窄小鞋子压迫甲床。夜间可用棉球垫于甲缘处,防止被褥摩擦影响甲板再生。
4、保护患处
日常活动时可使用透气指套或创可贴保护裸露甲床。运动时选择宽松鞋袜,减少碰撞风险。洗澡后及时擦干趾缝,防止潮湿导致甲沟炎。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足部防护。
5、及时就医
若指甲脱落伴随剧烈疼痛、甲下淤血扩散或反复脱落,可能提示甲床损伤、骨髓炎等严重情况,需进行X线检查。银屑病性甲损需配合卡泊三醇搽剂治疗。全身性疾病相关脱甲应优先控制原发病。
恢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及长时间行走,选择透气棉袜和硬底拖鞋保护患趾。每日观察新甲生长情况,若3个月后仍未再生或出现甲板畸形,需到皮肤科或手足外科就诊。糖尿病患者需每周检查足部,预防糖尿病足发生。日常饮食可增加乳制品、深海鱼类等富含钙质食物,有助于指甲角质蛋白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