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血凝块什么样子
拔牙后血凝块通常呈暗红色或深红色凝胶状,质地柔软且表面湿润,初期可能附着少量鲜红色血丝,是伤口愈合的正常生理现象。
拔牙后24小时内,血凝块会逐渐形成并填充牙槽窝,外观类似果冻状团块,颜色因血红蛋白氧化从鲜红转为暗红。血凝块表面可能因唾液混合呈现湿润光泽,体积约为原牙槽窝的80%-90%,边缘与周围牙龈组织自然过渡。若血凝块完整覆盖创面,可观察到轻微凸起的弧形轮廓,触摸时有弹性但不可强行按压或剥离。
异常情况包括血凝块脱落或颜色异常。血凝块脱落时牙槽窝呈现空洞状,伴有持续出血或剧烈疼痛。颜色异常如灰白色可能提示感染,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则需警惕干槽症。血凝块体积过小或松散碎裂可能影响愈合,此时创面暴露并伴随腐臭味。
拔牙后应避免用力漱口、吮吸伤口或进食过热食物,24小时内禁止刷牙接触创面。保持头部抬高姿势减少出血,按医嘱使用无菌纱布轻咬止血。若发现血凝块异常脱落、持续渗血超过12小时或出现剧烈跳痛,需立即复诊。恢复期间建议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如酸奶、米汤等,避免用吸管饮用以防止负压破坏血凝块。术后48小时可开始轻柔含漱生理盐水,促进创面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