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处痒是怎么回事
骨折处发痒可能与局部组织修复、神经再生、炎症反应、皮肤干燥或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瘙痒感,通常属于正常现象,但需警惕感染等异常情况。
1、组织修复
骨折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会刺激局部神经末梢,产生轻微瘙痒感。这种瘙痒多出现在骨痂形成期,伴随局部轻微发热感,一般无须特殊处理,避免抓挠即可。
2、神经再生
骨折可能损伤周围感觉神经,神经纤维再生时会产生异常放电现象。患者可能感到针刺样痒感,夜间更为明显。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
3、炎症反应
创伤后局部组胺释放可能导致瘙痒,常见于骨折初期。表现为固定装置接触部位皮肤发红伴痒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或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4、皮肤干燥
长期石膏固定可能导致皮肤角质层脱水。表现为固定区域脱屑、皲裂伴瘙痒,可使用无刺激的凡士林软膏保湿,注意避免污染石膏内衬。
5、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固定材料中的金属或树脂成分过敏。表现为接触部位出现丘疹、水疱伴剧烈瘙痒,需及时就医更换为高分子夹板等低敏材料,严重者可遵医嘱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
骨折愈合期间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定期复查观察愈合进度。瘙痒明显时可冷敷缓解,避免抓挠导致皮肤破损。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如出现持续红肿、渗液或发热等感染征兆,需立即就医处理。康复期可遵医嘱进行适度功能锻炼,但需避免过早负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