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危害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增加孕妇及胎儿的健康风险,主要危害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畸形及远期代谢异常。妊娠期糖尿病通常由胰岛素抵抗加重、遗传因素、肥胖、年龄过大、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胰岛素治疗、产后随访等方式管理。
1、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概率显著升高,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加剧有关。临床表现为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伴随蛋白尿或水肿。治疗需严格控糖,必要时使用盐酸拉贝洛尔片或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并密切监测胎儿宫内状况。
2、巨大儿风险
母体高血糖通过胎盘促进胎儿过度生长,导致出生体重超过4000克。巨大儿可能引发难产、肩难产等分娩并发症。孕期需通过调整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配合餐后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控制胎儿体重。
3、新生儿低血糖
胎儿出生后脱离高糖环境,易在24小时内发生血糖低于2.2毫摩尔/升的低血糖症。表现为嗜睡、喂养困难或抽搐。产后需立即进行新生儿血糖监测,必要时静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鼓励早期母乳喂养帮助稳定血糖。
4、胎儿畸形
孕早期未控制的血糖可能干扰胚胎器官发育,增加心脏畸形、神经管缺陷等风险。建议孕前3个月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以下,补充叶酸片预防神经管畸形,孕期定期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等结构筛查。
5、远期代谢异常
母体及子代远期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提升至50%和30%。产后6-12周需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推荐长期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杂粮等。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3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毫摩尔/升。饮食采用分餐制,每餐搭配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如西蓝花,避免高糖水果如荔枝。产后建议每3年进行糖尿病筛查,哺乳期持续关注血糖变化。出现视物模糊、多饮多尿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