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围脓肿怎么办
肛周脓肿可通过切开引流术、抗生素治疗、温水坐浴、调整饮食、保持局部清洁等方式治疗。肛周脓肿通常由肛腺感染、免疫力低下、外伤刺激、糖尿病、克罗恩病等原因引起。
1、切开引流术
肛周脓肿形成脓腔后需手术切开排脓,避免感染扩散。手术需清除坏死组织并放置引流条,术后每日换药。常见术式包括放射状切口或挂线疗法,深部脓肿可能需分期手术。
2、抗生素治疗
早期未化脓时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控制感染。若伴随发热需静脉给药,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生素不能替代引流,化脓后仍需手术。
3、温水坐浴
每日2-3次温水坐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肿胀。水温保持40℃左右,每次15-20分钟。坐浴后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但深部脓肿无效。
4、调整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排便时对脓肿的摩擦刺激。腹泻或便秘均会加重病情。
5、保持局部清洁
排便后使用柔软厕纸,必要时用温水冲洗。穿透气棉质内裤,避免久坐压迫。禁止自行挤压脓肿,防止形成肛瘘。
肛周脓肿患者应避免骑自行车、长时间驾驶等压迫行为,术后1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每日观察伤口渗液情况,若出现发热、疼痛加剧需及时复诊。合并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克罗恩病患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恢复期可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但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