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有血块是怎么回事
月经量少有血块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损伤、贫血、子宫腺肌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激素治疗、营养补充、药物调理等方式改善。
1、内分泌失调
长期熬夜或精神压力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减少伴黑色血块。建议调整作息并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戊酸雌二醇片等药物调节。
2、子宫内膜损伤
多次人工流产或宫腔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导致内膜变薄、经血排出不畅形成血块。伴随下腹坠痛时,可遵医嘱使用桂枝茯苓胶囊、少腹逐瘀颗粒等中成药调理。
3、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子宫内膜供氧不足会影响脱落过程,出现经血色暗、量少且夹杂膜状物。需补充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配合摄入动物肝脏等富铁食物。
4、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侵入肌层会导致子宫增大、质地变硬,经期子宫收缩乏力引发经血滞留,排出时可见大量暗红色血块。确诊后可采用地诺孕素片、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等药物控制病灶。
5、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雄激素血症会抑制卵泡发育,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表现为月经稀发、经量少伴黏稠血块。需长期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来曲唑片等药物调节代谢异常。
日常应注意腹部保暖,经期避免剧烈运动,每日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促进代谢。饮食上增加瘦肉、菠菜、黑木耳等含铁食物摄入,限制生冷辛辣刺激。若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或伴随严重痛经,需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及性激素六项检查。建立规律的月经日记记录周期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