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儿便血的原因和检查手段

2565次浏览

小儿便血可能由肛裂、肠息肉、急性胃肠炎过敏性紫癜、肠套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粪便常规、肠镜检查、腹部超声、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手段明确诊断。

1、肛裂

肛裂是小儿便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因便秘导致排便时肛门皮肤撕裂。典型表现为排便时疼痛、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液。家长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开塞露辅助排便。若反复发作需就医排除其他疾病。

2、肠息肉

幼年性息肉多见于3-6岁儿童,息肉表面糜烂时可引起无痛性便血,血液多与粪便混合。结肠镜检查既能确诊又可同步进行息肉切除术。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3、急性胃肠炎

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胃肠黏膜损伤可引起黏液血便,常伴有发热、呕吐症状。粪便培养可明确病原体,轻症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治疗,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尿量变化。

4、过敏性紫癜

该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表现为暗红色血便,多伴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血液检查可见血小板正常而IgA升高,腹部超声可发现肠壁水肿。治疗需使用泼尼松片等药物控制免疫反应。

5、肠套叠

婴幼儿突发果酱样血便伴阵发性哭闹需警惕肠套叠,腹部超声可见靶环征。发病6小时内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家长发现相关症状应立即送医。

发现小儿便血时家长应记录出血颜色、量与排便关系,保留异常粪便样本供医生查看。日常需保证饮食均衡,培养规律排便习惯,避免过度擦拭肛门。便血伴随高热、精神萎靡或腹部包块时须急诊处理,检查前4-6小时需禁食准备。确诊后应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随访观察肠道恢复情况。

相关推荐

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
肺部真菌感染可能由曲霉菌感染、隐球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组织胞浆菌感染、毛霉菌感染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咳嗽、胸痛、发热、呼吸困难、咳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吃海鲜酱有什么功效
海鲜酱具有补充营养、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等功效,适量食用有助于健康。海鲜酱主要由鱼虾等海产品制成,含有优质蛋白、矿物质及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
阿胶糕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阿胶糕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增强免疫等功效,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症状,但需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感冒发热期间禁用等食用禁忌。
给1岁以内的宝宝添加辅食需要放盐吗
1岁以内的宝宝添加辅食无须放盐。过早摄入盐分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影响味觉发育,甚至导致未来高血压风险升高。
狐臭能彻底治好吗
狐臭真的是太难闻了,那他到底能不能根治,这是很多狐臭患者都想问的问题,因为狐臭的异味让自己都受不了更加不用说别人了,他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是爱情,那么狐臭能彻底治好吗?相信这是很多患者都想要了解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