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缺血是怎么回事
肺缺血可能由肺动脉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低血压、高原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凝治疗、氧疗、手术矫正、血压调节、适应训练等方式干预。
肺动脉栓塞是肺缺血最常见的原因,血栓阻塞肺动脉导致血流中断,患者可能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钠、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严重时需行导管取栓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长期缺氧导致肺血管重构,可能引发继发性肺缺血。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加重,需长期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配合家庭氧疗。
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可造成肺动脉血流减少,患儿常见口唇发绀、杵状指等表现。需在儿童期行根治性手术矫正畸形,术后使用地高辛片维持心功能。
严重低血压状态时全身灌注不足,可能诱发急性肺缺血发作。需静脉输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提升血压,同时排查失血、感染等诱因。
快速进入高原环境时,低氧分压可导致肺血管收缩引发缺血性损伤。建议阶梯式适应海拔变化,必要时提前服用乙酰唑胺片预防高原病。
肺缺血患者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及长时间憋气,保持环境空气流通,戒烟并远离二手烟。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深海鱼油。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乘坐飞机或前往高原前应咨询医生评估风险。出现不明原因胸痛、咯血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不可自行服用抗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