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中耳炎的表现是什么
婴儿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哭闹不安、抓挠耳朵、发热、食欲下降以及耳朵流出脓性分泌物。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听力下降、耳内胀痛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就医检查。
1、哭闹不安
婴儿中耳炎早期常因耳内疼痛而频繁哭闹,尤其在夜间或平躺时症状加重。疼痛可能表现为突然尖叫或持续烦躁,家长需注意观察婴儿是否对声音反应迟钝。急性中耳炎多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抗感染治疗。
2、抓挠耳朵
婴儿可能反复抓挠患侧耳朵或拍打头部,这是中耳炎引起局部瘙痒或胀痛的典型表现。检查可见耳廓周围皮肤抓痕,严重时可能引发外耳道继发感染。若发现耳道红肿,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炎症,避免自行清理耳道分泌物。
3、发热
约半数患儿会出现38℃以上发热,可能与中耳腔化脓性感染有关。发热时婴儿面色潮红、精神萎靡,需监测体温变化。细菌性中耳炎可选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体温超过38.5℃时按医嘱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
4、食欲下降
吞咽动作会加重耳部疼痛,导致婴儿拒食或进食量减少。哺乳期婴儿可能出现吸吮无力、频繁中断吃奶现象。家长应少量多次喂养,避免强迫进食。伴随呕吐时需警惕化脓性中耳炎,必要时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
5、耳道流脓
鼓膜穿孔后可见黄色或带血丝的脓液从外耳道流出,此时耳痛可能暂时减轻。需用无菌棉球轻柔吸收分泌物,禁止使用挖耳工具。慢性中耳炎患儿可能需要鼓膜修复手术,急性期可配合氯霉素滴耳液控制感染。
家长发现婴儿有上述表现时,应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抗生素,及时到儿科或耳鼻喉科就诊。哺乳时保持婴儿半直立位减少呛奶风险,感冒期间注意清理鼻腔分泌物。恢复期避免耳朵进水,定期复查听力,中耳炎反复发作需排查腺样体肥大等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