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是怎么回事
克罗恩病可能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环境刺激、感染等因素引起,克罗恩病可通过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内镜治疗、手术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
克罗恩病具有家族聚集性,部分患者携带NOD2/CARD15基因突变。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反复腹痛、腹泻症状,肠镜检查可见节段性肠道溃疡。治疗需避免近亲婚配,急性期可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抑制炎症,中重度活动期需用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控制免疫反应,合并狭窄时可能需行肠段切除术。
2、免疫异常
Th1/Th17细胞过度活化导致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患者常见发热伴肛周脓肿,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值升高。治疗采用硫唑嘌呤片调节免疫,严重者使用乌司奴单抗注射液阻断白细胞迁移,需定期监测淋巴细胞亚群。免疫抑制期间应预防机会性感染。
3、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诱发异常免疫反应。患者多表现为腹胀与营养不良,呼气试验显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推荐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微生态,配合低FODMAP饮食。重度菌群紊乱需粪菌移植治疗,移植前须完成艰难梭菌毒素检测。
4、环境刺激
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等可加重肠道炎症。这类患者常见体重下降伴口腔溃疡,血清CRP水平升高。治疗需严格戒烟,使用布地奈德胶囊控制局部炎症,补充维生素D3滴剂改善黏膜修复。饮食应避免精加工食品,选择低渣营养配方。
5、感染
耶尔森菌等病原体感染可能触发免疫应答。患者突发高热伴右下腹痛,病理检查见非干酪样肉芽肿。急性期需用盐酸环丙沙星片抗感染,慢性期联合泼尼松片减轻纤维化。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吻合口瘘,需用康复新液促进创面愈合。
克罗恩病患者需长期保持低纤维、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热量应超过35kcal/kg。适宜选择鱼肉、蒸蛋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坚果、粗粮等机械刺激性饮食。病情稳定期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急性发作时需卧床休息。定期复查肠镜与MRI评估病情,出现持续腹痛、便血症状应立即就医。建立规范的用药日记,记录排便频率与药物不良反应,就诊时携带既往检查报告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