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症状主要有体温不升、皮肤硬肿、反应低下、拒乳少哭、多器官功能损害等。该病多因寒冷暴露导致体温调节失衡,需及时干预避免严重并发症。
1、体温不升
核心体温常低于35摄氏度,肢端冰凉,测量腋温或肛温可明确。寒冷环境下新生儿棕色脂肪产热不足,体表血管收缩加剧失温。需立即复温并监测体温变化。
2、皮肤硬肿
多从下肢开始出现暗红色硬肿,触之如橡皮,按压无凹陷。严重时可蔓延至面颊及躯干,与皮下脂肪凝固有关。需避免摩擦损伤皮肤。
3、反应低下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哭声微弱,肢体活动减少。低温导致脑代谢抑制,可能伴随心率呼吸减慢。需警惕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4、拒乳少哭
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喂养困难,哭声低微断续。低温抑制消化功能与中枢神经系统,需静脉营养支持。
5、多器官功能损害
可能出现肺出血、急性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硬肿面积超过50%时病死率显著升高,需重症监护治疗。
预防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需保持室温26-28摄氏度,出生后立即擦干包裹,实施早接触早开奶。发现症状应缓慢复温每小时升高0.5-1摄氏度,禁止快速升温或局部烘烤。母乳喂养提供热量,密切监测心率、尿量等指标,出现器官功能异常时需转诊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