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怎么判断伤到骨头了
脚崴后判断是否伤到骨头,可通过观察局部肿胀程度、疼痛性质、活动受限情况、异常声响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若出现剧烈疼痛无法负重、明显畸形或骨擦感,需高度怀疑骨折。
脚踝扭伤后局部肿胀通常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肿胀多呈弥漫性,而骨折导致的肿胀往往更局限且迅速加重。按压疼痛点若集中在骨性突起部位如外踝尖、内踝或第五跖骨基底部,可能提示骨折。尝试活动踝关节时,单纯韧带损伤仍可完成轻微背伸跖屈动作,但骨折患者常因疼痛完全无法负重行走。受伤瞬间若听到清脆的弹响或感到关节内有碎裂感,需警惕骨折可能。对于疑似骨折者,X线检查能清晰显示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线或骨片移位,CT则对隐匿性骨折有更高检出率。
部分特殊人群如骨质疏松患者、儿童或既往有踝部外伤史者,轻微外力也可能导致骨折。儿童骨骨骺损伤时可能表现为生长板压痛而非典型骨折症状。应力性骨折初期症状隐匿,常表现为逐渐加重的活动后疼痛。若伤后48小时肿胀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发绀、感觉异常等神经血管损伤表现,即使初期X线阴性也需复查。
脚崴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采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配合冰敷减轻肿胀,避免热敷或揉搓伤处。建议使用支具或护踝固定关节,在明确诊断前不要盲目负重。饮食上增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促进骨骼修复。若48小时后症状无缓解或出现发热等感染征兆,须及时至骨科就诊完善CT或核磁共振检查。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等低强度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