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脚踝骨折后遗症
脚踝骨折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关节僵硬、慢性疼痛、活动受限、创伤性关节炎和踝关节不稳等。脚踝骨折后遗症通常与骨折类型、复位情况、康复训练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功能评估确诊。
关节僵硬是脚踝骨折后常见的后遗症,多因长期固定或康复训练不足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患者可能出现踝关节屈伸活动度下降,行走时足部灵活性降低。早期介入物理治疗如超声波、关节松动术有助于改善症状,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炎症。
慢性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常见于复杂骨折或合并韧带损伤的情况。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刺痛,在负重、天气变化时加重。除口服洛索洛芬钠片外,局部注射玻璃酸钠、脉冲射频治疗等介入手段可有效控制疼痛。同时需排除内固定物刺激、创伤性神经瘤等器质性病变。
活动受限常伴随肌肉萎缩和平衡能力下降,与制动期间废用性改变相关。表现为上下楼梯困难、单腿站立不稳等功能障碍。系统性康复训练应包括踝泵运动、弹力带抗阻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必要时使用踝关节支具提供外部支撑。
创伤性关节炎是远期严重后遗症,多见于关节面复位不良的粉碎性骨折。X线可见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临床表现为晨僵和进行性加重的疼痛。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为主,可联合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等方案,终末期需考虑踝关节融合术。
踝关节不稳多因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未完全修复所致,易引发反复扭伤。应力位X线检查可发现距骨倾斜角增大,功能性治疗包括腓骨肌群强化训练和平衡垫训练。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选择韧带重建手术,术后需佩戴功能性护踝至少3个月。
脚踝骨折后应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康复期避免过早负重。饮食需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进行踝关节各方向主动活动。若出现持续肿胀或夜间静息痛,应及时就医排除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建议选择有资质的康复机构进行个性化运动指导,逐步恢复踝关节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