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过缓是什么
窦性心律过缓是指窦房结发出的电冲动频率低于每分钟60次,属于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药物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病变等因素有关。
窦性心律过缓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窦缓常见于长期运动人群、睡眠状态或迷走神经兴奋时,心率多在50-60次/分,通常无不适症状。运动员心脏因长期训练出现心脏结构适应性改变,静息心率可低至40-50次/分仍属正常。病理性窦缓多伴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心肌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心率常低于50次/分,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心排血量不足表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可引发反射性窦缓,需警惕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某些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如β受体阻滞剂也可导致药物性窦缓。
严重窦缓心率<40次/分可能引发阿斯综合征,出现晕厥或猝死。先天性窦房结功能障碍、老年窦房结纤维化等器质性病变可导致持续性显著窦缓。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会抑制窦房结自律性。部分感染性疾病如莱姆病、风湿热可能损伤传导系统。需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等检查评估窦房结功能,必要时需植入永久起搏器。
发现心率持续偏低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脉搏并记录症状发作情况。保持规律作息,限制咖啡因摄入,慎用可能减慢心率的药物。合并头晕乏力等症状需及时心内科就诊,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评估最慢心率及有无长间歇。运动员出现不明原因运动耐量下降时需排查病理性窦缓。冬季注意保暖以防低温诱发心动过缓,糖尿病患者需警惕无症状性低血糖引发心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