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是怎么回事
颈性眩晕可能由颈椎退行性变、椎动脉受压、颈部肌肉劳损、交感神经刺激、前庭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颈部牵引、手术干预、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
1、颈椎退行性变
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形成可能压迫神经血管结构,通常表现为转头时眩晕加重伴颈部僵硬。治疗需避免长时间低头,遵医嘱使用颈复康颗粒、甲钴胺片等药物缓解神经压迫,配合颈椎牵引改善力学失衡。
2、椎动脉受压
颈椎旋转时椎动脉受骨性结构挤压导致血流减少,多伴随视物模糊和平衡障碍。急性期需卧床制动,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扩张血管,严重者需血管造影评估是否需支架植入。
3、颈部肌肉劳损
长期姿势不良引发肌肉痉挛影响椎基底动脉供血,常见枕部酸胀连带眩晕。建议热敷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松弛肌肉,日常进行颈部麦肯基疗法锻炼增强稳定性。
4、交感神经刺激
颈椎不稳刺激颈交感神经引发血管痉挛,多伴有心悸和出汗。可使用谷维素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佩戴颈托限制异常活动,必要时行颈椎融合术。
5、前庭功能障碍
颈椎病变影响前庭神经传导通路,表现为与头位相关的旋转性眩晕。急性期使用倍他司汀注射液改善微循环,后期前庭康复训练帮助重建平衡功能。
日常应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颈部前倾,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建议进行游泳、八段锦等低冲击运动增强颈肌力量,避免突然转头或颈部过度伸展。若眩晕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剧烈头痛、言语障碍需立即就医,排除脑血管意外等危急情况。定期颈椎MRI检查可动态观察病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