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颈椎病方法有哪些
中医治疗颈椎病方法主要有针灸、推拿、中药内服、拔罐、牵引等。颈椎病多由长期劳损、风寒湿邪侵袭、气血不足等因素引起,表现为颈肩疼痛、头晕手麻等症状。
1、针灸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常用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可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操作需由专业医师进行,避免自行针刺导致气胸或感染。寒湿型患者可配合艾灸温通经脉。
2、推拿
推拿采用滚法、按法等手法松解颈部软组织粘连,调整小关节错位。适合颈型颈椎病早期肌肉紧张阶段,能改善椎间隙压力分布。急性期需轻柔手法,避免暴力旋转。可配合中药热敷增强疗效,但脊髓受压者禁用重力按摩。
3、中药内服
葛根汤适用于风寒痹阻型颈痛,含葛根、麻黄等解肌通络;天麻钩藤饮针对肝阳上亢型,用天麻、钩藤平肝熄风。需辨证选用,湿热体质者慎用温燥药物。可配合药渣热熨颈部增强药力渗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
4、拔罐
拔罐通过负压吸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适用于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沿膀胱经走罐可疏通太阳经气,留罐时间控制在5-10分钟。皮肤破损、凝血障碍者禁用,拔罐后注意防风保暖。配合刺络拔罐能增强祛瘀效果,但需严格消毒。
5、牵引
颈椎牵引通过机械力扩大椎间隙,减轻神经压迫。坐位牵引适合神经根型患者,重量从3-5公斤逐步增加。骨质疏松、椎管狭窄者慎用,牵引后需颈托固定。可结合中药离子导入增强消炎效果,但急性脊髓受压属禁忌证。
中医治疗需持续10-15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避免长时间低头,睡眠用低枕。风寒天气注意颈部保暖,适度进行八段锦"摇头摆尾"式锻炼。急性发作时可用粗盐热敷,若出现下肢无力等脊髓压迫症状应立即停用保守治疗并就诊。饮食宜温补肝肾,适量食用黑豆、核桃等,忌食生冷黏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