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急性中耳炎症状
宝宝急性中耳炎症状主要有耳痛、发热、耳道流脓、烦躁哭闹、听力下降等。急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喂养姿势不当等因素有关。
1、耳痛
宝宝急性中耳炎早期常表现为突发性耳痛,婴幼儿可能通过抓挠耳朵、摇头或哭闹表达不适。疼痛在平躺或夜间可能加重,因体位改变导致中耳压力变化。耳痛多伴随鼓膜充血,检查可见鼓膜膨隆或标志模糊。
2、发热
多数患儿会出现38-39℃的中低热,少数可能超过39℃。发热通常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相关,可能伴随寒战或食欲减退。若发热持续超过48小时或反复高热,需警惕并发症如乳突炎。
3、耳道流脓
鼓膜穿孔后可能出现黄色或血性脓液流出,此时耳痛反而减轻。家长需注意保持外耳道清洁,避免用棉签深入掏挖。脓液积聚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刺激,出现瘙痒或红肿。
4、烦躁哭闹
婴幼儿无法准确描述症状,常表现为持续烦躁、拒食、睡眠中断。部分宝宝会用手拍打患侧头部,哺乳时因吞咽动作加重耳痛而突然啼哭。这些非特异性表现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5、听力下降
中耳积液会导致传导性听力减退,表现为对呼唤反应迟钝、电视音量调大。急性期听力下降多为暂时性,但反复发作可能影响语言发育。家长可观察宝宝是否频繁要求重复话语或注意力不集中。
家长发现宝宝出现急性中耳炎症状时,应避免自行清洁耳道或使用滴耳液,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哺乳期婴儿建议采用半竖立姿势喂养,减少奶液反流风险。日常注意预防感冒,避免二手烟暴露,接种肺炎球菌和流感疫苗有助于降低复发概率。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但禁止使用未经消毒的偏方滴耳。恢复期保持鼻腔通畅,适当提高枕头高度有助于中耳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