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后遗症有哪些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后遗症主要有足部慢性疼痛、创伤性关节炎、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足弓结构改变、腓骨肌肌腱炎等。骨折后若未规范治疗或康复不当,可能引发长期功能障碍。
1、足部慢性疼痛
骨折愈合后局部软组织粘连或微小错位可能导致行走时足外侧持续隐痛,尤其在负重或天气变化时加重。疼痛多与跖骨关节面不平整或周围神经卡压有关,可通过超声波治疗或局部封闭缓解。
2、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累及跖骰关节面时,关节软骨损伤会逐步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僵硬、活动时摩擦感。早期可通过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改善,晚期严重者需行关节融合术。
3、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
第五跖骨血供较差,骨折后易发生延迟愈合,表现为局部压痛持续超过3个月。若固定不牢固可能导致骨折端成角愈合,影响足部生物力学,需手术截骨矫正。
4、足弓结构改变
跖骨长度缩短或旋转愈合会破坏足横弓稳定性,引发转移性跖痛症,第二、三跖骨头下方出现胼胝体。定制矫形鞋垫可重新分配压力。
5、腓骨肌肌腱炎
骨折后瘢痕增生可能刺激腓骨短肌肌腱,导致外踝下方疼痛肿胀,足内翻时症状明显。冲击波治疗配合肌腱滑移训练能有效改善症状。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后应严格遵循阶梯式康复计划,初期使用步行靴保护6-8周,逐步过渡到足踝稳定性训练。康复期建议每日冰敷15分钟控制肿胀,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避免过早跑跳运动。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折对位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干预,必要时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注射等生物治疗促进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