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拔掉智齿
智齿是否需要拔除取决于其生长状况和对口腔健康的影响。智齿通常是指第三磨牙,一般在17-25岁萌出,若出现阻生、错位或引发炎症等问题,通常建议拔除。
1、阻生智齿
阻生智齿是指因颌骨空间不足导致无法正常萌出的智齿。这类智齿可能横向或斜向生长,压迫邻牙牙根,导致邻牙龋坏或牙槽骨吸收。阻生智齿还可能形成盲袋,食物残渣滞留易引发冠周炎,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甚至张口受限。临床常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药物控制感染后拔除。
2、龋坏或感染
智齿位置靠后,清洁难度大,容易发生龋齿或牙髓炎。若龋坏深度接近牙神经,可能引发剧烈疼痛,此时根管治疗难度较高,拔除是更彻底的选择。反复发作的智齿冠周炎还可能扩散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需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
3、正畸需求
正畸治疗时常需拔除智齿以提供足够空间。阻生智齿可能推挤前牙导致牙列拥挤复发,影响矫正效果。对于计划进行正畸的患者,预防性拔除未萌出的智齿可降低治疗风险,通常建议在18-20岁完成拔除。
4、囊肿或肿瘤风险
长期滞留的阻生智齿可能刺激周围组织形成含牙囊肿或成釉细胞瘤。这类病变初期无症状,但可能破坏颌骨结构,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早期拔除智齿可预防病变发生,若已形成囊肿需配合刮治术治疗。
5、咬合干扰
部分萌出的智齿可能因对颌牙缺失而过长伸长,干扰正常咬合关系。这种情况会导致颞下颌关节负担加重,引发关节弹响或疼痛。拔除伸长智齿后,建议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关节症状,必要时进行咬合重建。
对于无症状且完全萌出的智齿,若无清洁困难或咬合问题可暂不处理。但需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通过X光片监测智齿状态。日常应使用小头牙刷和牙线加强智齿清洁,饭后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若出现牙龈肿痛、张口受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感染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