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一定就是肠癌吗
便血不一定是肠癌,便血可能由痔疮、肛裂、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肠癌等多种原因引起。
痔疮是便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因排便时用力过度或长期便秘导致肛门静脉丛曲张破裂出血,血液通常呈鲜红色且附着于粪便表面。肛裂多由干硬粪便划伤肛管皮肤引起,便血时伴随排便剧痛,出血量较少且颜色鲜红。肠息肉出血多为间歇性,血液可能与粪便混合或呈暗红色,息肉体积增大时可能增加癌变风险。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便血常伴随黏液脓血便、腹痛及腹泻,属于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肠癌便血多为暗红色或黑色,血液与粪便混合均匀,可能伴随排便习惯改变、消瘦等症状。
肠癌虽可引起便血,但发生率低于其他良性病因。肠癌便血通常伴随体重下降、贫血、腹部包块等全身症状,且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部分肠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隐性出血,需通过粪便潜血试验或肠镜检查确诊。遗传性肠息肉病、克罗恩病等疾病可能增加肠癌风险,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也是诱发因素。
出现便血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日常需保持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久坐及辛辣刺激饮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痔疮或肛裂患者可通过温水坐浴缓解症状,肠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肠息肉或肠癌确诊后需根据病情选择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治疗,术后需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