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齿外伤怎么办
儿童牙齿外伤可通过局部冷敷、及时就医、断牙保存、避免触碰伤口、定期复查等方式处理。牙齿外伤通常由跌倒碰撞、运动损伤、交通事故、暴力撞击、牙齿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局部冷敷
发生牙齿外伤后,家长应立即用冰袋或冷毛巾对受伤部位进行间断性冷敷,每次冷敷10-15分钟,间隔5分钟重复进行。冷敷有助于减轻组织肿胀和疼痛感,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若儿童配合度差,可将冰袋包裹薄毛巾后使用。
2、及时就医
牙齿完全脱位时,家长需在30分钟内携带断牙前往口腔急诊。医生会根据外伤类型选择再植术、夹板固定或根管治疗。部分脱位需在24小时内复位固定,牙冠折断未露髓者可进行断端粘接修复。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牙髓坏死或牙齿丧失。
3、断牙保存
对于完全脱落的牙齿,家长应手持牙冠部勿触碰牙根,用生理盐水或牛奶冲洗后放入保存液。若无保存条件,可将牙齿含在舌下或颊侧,保持牙周膜细胞活性。切忌用纸巾包裹或干燥保存,这会导致牙周膜细胞快速死亡影响再植成功率。
4、避免触碰伤口
外伤后2周内应避免用患牙咀嚼,选择软质食物。家长需监督儿童勿用手或舌头触碰伤口,防止二次损伤。刷牙时避开受伤区域,使用儿童专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剧烈运动可能引起创口出血,建议暂停体育活动1-2周。
5、定期复查
治疗后需按医嘱在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通过牙髓活力测试和X线检查监测牙髓状态。部分病例可能出现远期并发症如牙根吸收、牙齿变色等,早期发现可进行干预治疗。乳牙外伤可能影响恒牙胚发育,需跟踪观察至替牙期。
牙齿外伤后应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每日刷牙两次,饭后用温盐水漱口。饮食上选择鸡蛋羹、米糊等软烂食物,避免过硬、过烫或刺激性食物。恢复期间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钙质,促进牙周组织修复。家长应检查家居环境,给家具棱角加装防撞条,运动时佩戴防护牙托,预防再次发生外伤。若出现自发痛、牙龈肿胀或牙齿松动加重等情况,须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