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会引起什么病
荨麻疹可能引起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慢性炎症反应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诱发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痉挛。荨麻疹本身多为过敏反应,但反复发作可能与其他系统疾病相关。
1、血管性水肿
荨麻疹累及深层皮肤或黏膜时可能引发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等疏松组织突发肿胀。该症状与组胺释放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需警惕气道受累风险。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严重者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
2、过敏性休克
重度荨麻疹可能进展为过敏性休克,出现血压骤降、意识模糊等全身反应。此情况常见于虫咬或药物过敏,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抢救。患者既往有严重过敏史时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并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
3、慢性炎症反应
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荨麻疹可能诱发持续性炎症状态,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相关。临床常检测抗核抗体、甲状腺功能等指标,治疗需结合原发病使用免疫调节剂如甲氨蝶呤片。
4、喉头水肿
荨麻疹累及上呼吸道黏膜时可导致喉头水肿,表现为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这种情况属于急症,需立即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有既往发作史者应避免摄入海鲜等高组胺食物。
5、感染风险增加
慢性荨麻疹患者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增加感染概率,尤其是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出现化脓性皮损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严重感染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
荨麻疹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摩擦刺激,洗澡水温不超过38℃。饮食上记录可疑致敏食物如坚果、蛋类等,急性期可尝试低组胺饮食。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减少尘螨接触。适当进行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皮肤屏障功能,但运动后需及时清洁汗液。若皮肤出现划痕征阳性表现,应避免搔抓并剪短指甲。建议每3-6个月复查过敏原筛查,季节交替时提前备好抗组胺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