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高发的人群有哪些
脊柱骨折高发人群主要有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长期使用激素者、外伤高风险职业从业者及脊柱肿瘤患者。脊柱骨折可能与骨密度下降、外力冲击、病理性骨质破坏等因素相关,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1、老年人
老年群体因年龄增长导致骨量流失加速,椎体微结构退化,轻微外力如跌倒或弯腰提物即可引发压缩性骨折。典型表现为突发腰背痛、身高缩短或驼背畸形。建议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评估骨质疏松程度,日常需加强防跌倒措施,如居家安装扶手、避免地面湿滑。
2、骨质疏松患者
骨质疏松患者骨脆性显著增加,椎体承重能力下降,咳嗽或打喷嚏等日常动作都可能诱发骨折。该人群常伴有血钙降低、维生素D缺乏等代谢异常。除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外,可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吸收药物,或特立帕肽注射液等促骨形成药物。
3、长期使用激素者
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增加破骨细胞作用,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常见于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病患者。这类人群需定期监测骨密度,必要时使用雷洛昔芬片等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或地舒单抗注射液进行干预。
4、外伤高风险职业者
建筑工人、运动员等职业群体因高处坠落、撞击等机械暴力易发生椎体爆裂性骨折,多伴随脊髓损伤风险。现场急救需保持脊柱轴线稳定,使用颈托和铲式担架转运。明确诊断后可能需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或椎体成形术治疗。
5、脊柱肿瘤患者
转移性骨肿瘤或多发性骨髓瘤可造成椎体病理性骨折,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且夜间显著。MRI检查可见椎体信号异常及软组织肿块。治疗需针对原发肿瘤采用放疗、靶向治疗,配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恢复椎体高度。
脊柱骨折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加强平衡训练和核心肌群锻炼。日常饮食需保证每日800-1200毫克钙摄入,适量增加深海鱼、蛋黄等维生素D来源。避免吸烟、酗酒等加速骨量流失的行为,雨天或冰雪天气减少外出。若出现持续背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须及时就诊脊柱外科或骨质疏松专科,通过X线、CT或MRI明确骨折类型及程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