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肠炎早期症状

关键词: #肠炎
关键词: #肠炎
小儿胃肠炎早期症状主要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排便异常、精神萎靡等。小儿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治疗、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肠道菌群调节、中医推拿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
胃肠黏膜受刺激后消化功能下降,患儿可能出现拒食或进食量骤减。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常伴随口腔异味,细菌性胃肠炎可能出现舌苔厚腻。家长可准备米汤、稀粥等清淡流食,少量多次喂养。若持续24小时未进食需就医,避免脱水。
胃部痉挛会导致进食后立即呕吐,呕吐物多为未消化食物或胃液。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呕吐常先于腹泻出现,诺如病毒感染可能呈喷射性呕吐。家长需保持孩子侧卧位防呛咳,呕吐后禁食1-2小时再尝试喂水。频繁呕吐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口服补液盐Ⅲ等。
肠蠕动紊乱引发脐周阵发性绞痛,腹部叩诊呈鼓音。大肠杆菌感染多伴明显腹胀,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出现右下腹痛。可用掌心顺时针按摩患儿腹部,温度适宜的热水袋外敷缓解痉挛。严重腹痛需排除肠套叠等急腹症,必要时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
早期可能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但性状未变,逐渐发展为稀水便或蛋花汤样便。细菌性胃肠炎粪便多带黏液,轮状病毒感染粪便呈酸臭味。家长应记录排便频率和性状,便后及时清洁臀部。腹泻严重时可使用蒙脱石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调节。
电解质紊乱导致患儿表情淡漠、嗜睡或烦躁哭闹。观察眼窝是否凹陷、皮肤弹性等脱水体征。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注意监测尿量,6小时无排尿提示严重脱水,应立即就医。
患儿应保持充足休息,呕吐缓解后从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逐步过渡。注意餐具消毒,便后规范洗手。恢复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可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抽搐等症状需急诊处理。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人工喂养可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