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完就吐怎么办
孩子吃完就吐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保持直立姿势、补充口服补液盐、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孩子吃完就吐可能与喂养不当、胃肠功能紊乱、食物过敏、胃肠炎、肠梗阻等原因有关。
1、调整喂养方式
喂养时避免让孩子平躺,建议采用半坐位姿势。奶瓶喂养需检查奶嘴孔大小是否合适,过大可能导致呛奶或吐奶。母乳喂养需注意衔乳姿势是否正确,避免吸入过多空气。喂奶后不要立即让孩子剧烈活动或摇晃。
2、少量多餐
将每餐食量减少,增加喂养次数。婴幼儿每次喂奶量可减少10-20毫升,年长儿童每餐食物量减半。食物温度保持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胃肠。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糊、米汤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3、保持直立姿势
喂食后需将孩子竖抱20-30分钟,轻拍背部帮助排气。可使用婴儿背带或让较大儿童保持坐位。避免喂食后立即平躺,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睡觉时可适当抬高床头15-30度。
4、补充口服补液盐
呕吐后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选用口服补液盐散。按说明书用温开水冲服,少量多次喂饮。观察孩子尿量和精神状态,防止脱水。若持续呕吐或拒绝饮水,需及时就医。
5、就医检查
若呕吐伴随发热、腹泻、腹痛、精神差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可能开具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需排除肠套叠、幽门狭窄等器质性疾病,必要时进行超声或X线检查。
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呕吐频率、呕吐物性状及伴随症状,记录饮食和排便情况。保持孩子口腔清洁,呕吐后可用温水漱口。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避免生冷刺激食物。如呕吐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脱水表现,应立即就医。平时注意饮食卫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