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脚后跟痛的主要原因
产后脚后跟痛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缺钙、足底筋膜炎、体重增加、跟骨骨刺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激素水平变化
怀孕期间体内松弛素水平升高,导致韧带松弛,足部关节稳定性下降。分娩后激素水平尚未恢复,足弓支撑力减弱,行走时足跟承受压力增大引发疼痛。可通过穿戴足弓支撑鞋垫、避免长时间站立缓解症状。
2、缺钙
哺乳期钙需求量增加,若摄入不足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跟骨承重能力下降。表现为行走时足跟刺痛,夜间可能加重。建议多食用牛奶、豆制品等含钙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碳酸钙D3片或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
3、足底筋膜炎
产后体重骤增或抱婴姿势不当,可能使足底筋膜过度牵拉。典型症状为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活动后减轻。可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疼痛严重时需医生开具塞来昔布胶囊或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4、体重增加
孕期体重增长使足部负荷长期超标,跟骨脂肪垫缓冲作用减弱。建议控制BMI在合理范围,选择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避免硬底鞋加重冲击。
5、跟骨骨刺
长期应力刺激导致跟骨骨质增生,X线检查可见骨赘形成。急性期需减少行走,医生可能建议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
产后应注意足部保暖,每日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分钟,水中可加入艾叶等活血药材。选择软底防滑的月子鞋,避免赤脚行走。哺乳期饮食需保证每日1000mg钙摄入,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若疼痛持续2周不缓解或出现红肿热痛,应及时至骨科或康复科就诊,排除应力性骨折等严重情况。恢复期可进行足底滚网球、牵拉跟腱等康复训练,但需避免剧烈跑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