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受伤怎么判断韧带损伤
脚踝受伤后判断韧带损伤主要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综合评估。常见表现有局部肿胀、压痛、关节不稳、活动受限等症状。
体格检查是初步判断韧带损伤的重要手段。医生会观察脚踝肿胀程度,按压韧带附着点判断压痛位置,进行前抽屉试验或内翻应力测试评估关节稳定性。若出现明显疼痛或异常活动度,提示可能存在韧带撕裂。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排除骨折,超声能动态观察韧带连续性,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韧带部分或完全断裂。
轻度韧带拉伤表现为局部轻微肿胀和压痛,关节稳定性正常。中度损伤可见明显肿胀和淤血,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但稳定性基本保留。重度损伤会出现剧烈疼痛、广泛淤血、关节明显不稳,可能伴随韧带完全断裂或撕脱性骨折。陈旧性韧带损伤可能遗留慢性疼痛或反复扭伤,需结合病史和影像学进一步判断。
脚踝受伤后建议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48小时内可冰敷减轻肿胀,使用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避免早期热敷或按摩,防止出血加重。恢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踝关节稳定性训练,如平衡板练习、抗阻内翻训练等。选择高帮运动鞋或佩戴护踝有助于预防再次损伤。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反复出现关节不稳,应及时复查排除韧带愈合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