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治疗胃病的穴位有哪些

2673次浏览

治疗胃病可按摩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梁丘穴、公孙穴等穴位,有助于缓解胃痛、腹胀等症状。

1、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属于任脉穴位。按摩该穴位可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压3-5分钟,力度以轻微酸胀感为宜。长期坚持有助于改善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引起的上腹部不适。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此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用拇指垂直按压可缓解胃胀、食欲不振,配合艾灸效果更佳。适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3、内关穴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该穴属手厥阴心包经,能宁心安神、和胃降逆。按压时用拇指与食指捏住穴位揉按,可快速缓解恶心呕吐、胃痉挛等症状,对晕车、妊娠呕吐也有一定效果。

4、梁丘穴

梁丘穴在膝盖外上方2寸,股四头肌外侧头隆起处。作为足阳明胃经郄穴,擅长治疗急性胃痛。突发胃痉挛时可用拇指用力点按此穴,配合深呼吸能迅速止痛。日常按摩可预防胃酸过多、胃食管反流等病症发作。

5、公孙穴

公孙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前下方凹陷处,属足太阴脾经。该穴能健脾化湿、和胃止痛,特别适合暴饮暴食后出现的胃部胀满。用拇指关节按压并向上推揉,每次持续2-3分钟,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功能性胃肠紊乱。

穴位按摩需长期坚持才能见效,建议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每个穴位按压1-2分钟。操作前可先用热毛巾敷局部以增强效果,按压力度以耐受为度,避免暴力刺激。若胃病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日常需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

相关推荐

白带一坨像果冻一样的是什么原因
白带一坨像果冻一样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与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有关。主要有排卵期分泌物、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等原因。
割包皮后龟头发紫是怎么回事
割包皮后龟头发紫可能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术后血肿、感染、过敏反应、包扎过紧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观察症状变化、保持伤口清洁、调整包扎松紧度、抗感染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
脸上长痘很痛怎么办
脸上长痘很痛可通过调整饮食、局部冷敷、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等方式缓解。痘痘通常由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细菌感染、激素水平变化、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
宝宝风寒感冒怎么办
宝宝风寒感冒可通过多喝温水、热敷鼻部、调整饮食、使用药物、保持环境舒适等方式治疗。风寒感冒通常由受凉、免疫力低下、病毒感染、过敏反应、环境干燥等原因引起。1、多喝温水风寒感冒时宝宝可能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多喝温水有助于稀释鼻腔分泌物,缓解鼻塞不适。温水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家长需注意
新生儿鲜红斑痣能预防吗
最近几年来,鲜红斑痣的出现尤其比较多,这个疾病都是出现在新生儿的面容上,一旦出现了鲜红斑痣,就会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以及面容状况造成极大的影响,很多家长都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出现这个情况,新生儿鲜红斑痣能预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