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慢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1841次浏览

慢性中耳炎可能由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缺陷、鼻咽部疾病反复感染、鼓膜穿孔未愈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干预。

1、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

急性中耳炎未彻底治愈可能发展为慢性炎症。细菌或病毒感染后,中耳黏膜持续充血水肿,分泌物积聚形成胆脂瘤或肉芽组织。伴随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控制感染,鼓膜穿刺引流积液。

2、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堵塞或开放异常导致中耳通气受阻,引发负压和积液。常见于腺样体肥大、鼻窦炎患者,表现为耳鸣、耳内闭塞感。可鼻腔喷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水肿,口服孟鲁司特钠片调节免疫功能,必要时行腺样体切除术。

3、免疫缺陷状态

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导致免疫力低下,中耳易受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侵袭。症状包括长期耳漏、鼓膜钙化斑。需控制基础疾病,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拉霉素分散片抗感染,补充维生素A软胶囊促进黏膜修复。

4、鼻咽部疾病反复感染

慢性鼻炎、鼻息肉等病灶的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伴随鼻塞、脓涕倒流症状。需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缓解鼻部炎症,口服欧龙马滴剂稀释分泌物,鼻内镜手术清除病灶。

5、鼓膜穿孔未愈

外伤或急性感染导致的鼓膜穿孔超过3个月未愈合,使中耳直接暴露于外耳道环境。可出现反复流脓、听力渐进性下降。需避免耳道进水,使用硼酸冰片滴耳液预防感染,鼓室成形术修复穿孔。

慢性中耳炎患者需保持耳道干燥,沐浴时用防水耳塞保护;避免用力擤鼻以防病原体逆行感染;均衡饮食补充锌、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戒烟以减少咽鼓管黏膜刺激;定期复查听力及鼓膜情况。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耳部疼痛时可局部热敷缓解。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观察其听力反应,及时清理外耳道分泌物但避免自行掏挖。

相关推荐

牛奶炖木瓜有什么功效
牛奶炖木瓜具有补充营养、促进消化、改善皮肤状态等功效。牛奶富含优质蛋白和钙,木瓜含有木瓜蛋白酶和维生素C,两者搭配可提升营养价值。
如何保养心脏生物瓣膜
心脏生物瓣膜保养需通过抗凝管理、感染预防、定期复查、生活方式调整及症状监测等综合措施实现。
脚底板骨折多久可以完全好
脚底板骨折一般需要6-12周可以完全恢复,具体恢复时间与骨折类型、损伤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
得了头部脂溢性皮炎怎么办
头部脂溢性皮炎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通常与皮脂分泌过多、马拉色菌感染、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
老年关节病型牛皮癣表现
一说牛皮癣基本没有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且牛皮癣的治疗相当的难治疗,尤其是患病的具体原因不知道,而且牛皮癣在临床上是种非常顽固的疾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而且好发于身体的多个部位,其中老年牛皮癣患者也并不少见,那么老年关节病型牛皮癣表现特点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