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疾病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肛肠疾病常见症状主要有便血、肛门疼痛、肛门瘙痒、排便习惯改变、肛门肿物脱出等。这些症状可能与痔疮、肛裂、肛瘘、直肠脱垂、结直肠息肉等疾病相关。
1、便血
便血是肛肠疾病最典型的表现之一,血液可能呈鲜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常见于痔疮、肛裂。若血液与粪便混合或呈暗红色,需警惕结直肠息肉、炎症性肠病等。长期反复便血可能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2、肛门疼痛
肛门疼痛多由肛周组织炎症或损伤引起,如肛裂疼痛呈撕裂样,排便时加重;血栓性外痔表现为突发剧烈胀痛;肛周脓肿伴随持续性跳痛伴发热。疼痛程度与体位变化相关,久坐或排便时症状明显。
3、肛门瘙痒
肛门瘙痒常因分泌物刺激、真菌感染或寄生虫引起。痔疮脱出导致黏液渗出、肛瘘脓性分泌物均可诱发瘙痒。过度抓挠可能继发皮肤苔藓化,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碱性洗剂。
4、排便习惯改变
包括腹泻便秘交替、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等。可能由肠易激综合征、结直肠肿瘤等导致。若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体重下降,应及时进行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5、肛门肿物脱出
内痔脱出可见柔软团块,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手法复位;直肠脱垂黏膜呈环形皱襞。脱出物发生嵌顿时可出现剧烈疼痛、水肿甚至坏死,需急诊处理。
出现肛肠症状时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每日温水坐浴10-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久站。建议选择透气棉质内裤,排便后使用柔软纸巾清洁,必要时可用温水冲洗。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至肛肠专科就诊,通过肛门指检、肠镜等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注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如厕时过度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