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有暗区怎么回事
卵巢有暗区可能由生理性囊肿、黄体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畸胎瘤或卵巢肿瘤等原因引起,需结合超声特征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1、生理性囊肿
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或黄体形成可产生暗区,直径通常小于5厘米,无明显症状,2-3个月经周期后多自行消失。无须特殊治疗,建议3个月后复查超声。
2、黄体囊肿
排卵后黄体持续增大形成,可能伴随轻微下腹坠胀。囊肿破裂时突发腹痛,多数通过卧床休息缓解,严重出血需手术止血。
3、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异位内膜在卵巢周期性出血形成巧克力囊肿,表现为进行性痛经、性交痛。可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片、孕三烯酮胶囊等药物,或行腹腔镜囊肿剔除术。
4、畸胎瘤
生殖细胞肿瘤内含油脂、毛发等成分,超声显示混合性暗区。肿瘤扭转时引发急腹症,需行腹腔镜畸胎瘤剥除术,术后病理确诊性质。
5、卵巢肿瘤
囊实性暗区伴血流信号需警惕肿瘤,CA125等肿瘤标志物辅助诊断。根据病理类型选择卵巢囊肿切除术或根治性手术,术后需定期随访。
发现卵巢暗区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囊肿破裂,规律作息减少内分泌紊乱,每年进行妇科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筛查。若出现持续腹痛、异常阴道流血等症状需及时就诊,禁忌自行服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备孕女性需明确暗区性质后再计划妊娠,孕期囊肿增大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