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月经应该怎么办
第一次来月经可通过保持卫生、调整饮食、记录周期、避免剧烈运动、及时就医等方式应对。月经初潮通常由青春期发育、激素变化、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心理压力等原因引起。
1、保持卫生
使用合格的卫生巾或卫生棉条,每2-4小时更换一次,避免细菌滋生。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每日清洗会阴部1-2次,清洗时用温水即可,无须使用洗液。经期避免盆浴或游泳,防止感染。若出现瘙痒、异味等异常症状,建议家长陪同就医。
2、调整饮食
适量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补充因经血流失的铁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生冷、辛辣食物,减少可能加重痛经的咖啡因摄入。可饮用温热的红糖姜茶缓解腹部不适。
3、记录周期
从初潮开始建立月经日历,记录每次月经开始结束日期、流量及不适症状。正常周期为21-35天,持续3-7天。若周期紊乱超过3个月或单次经期超过10天,需家长陪同就诊妇科。推荐使用经期管理APP辅助记录。
4、避免剧烈运动
经期前三天减少跑跳等高强度运动,可选择散步、瑜伽等温和活动。运动时使用加长夜用卫生巾防止侧漏。若出现严重痛经或头晕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体育课可向老师说明情况,申请适当调整活动内容。
5、及时就医
若初潮年龄小于8岁或超过16岁未至,需排查性早熟或发育延迟。经血颜色发黑伴有血块、持续剧烈腹痛、单次经期失血量超过80毫升时,可能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需妇科超声检查。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药物调节。
月经初潮后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每日保证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影响激素分泌。冬季注意腰腹部保暖,夏季空调环境避免直吹。选择适龄的生理健康教育读物,遇到困惑及时与家长或校医沟通。每年进行一次妇科超声和激素水平检查,青春期建议每半年测量一次身高体重。若出现严重情绪波动或焦虑症状,可寻求心理医生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