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针灸哪些部位
痔疮针灸治疗常选取承山、长强、二白、会阳、百会等穴位,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
1、承山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侧腓肠肌肌腹下方凹陷处,属足太阳膀胱经。针灸此穴可缓解肛门坠胀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炎性外痔水肿有消退作用。操作时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20分钟。
2、长强
长强穴在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为督脉起始穴。直接作用于直肠末端神经丛,能减轻内痔脱出疼痛。针刺时需斜向上进针,深度控制在1-1.5寸,避免损伤直肠。
3、二白
二白穴为经外奇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该穴专治痔疮出血,尤其适合便后滴血症状。临床常配合电针刺激,频率选用疏密波效果更佳。
4、会阳
会阳穴在骶部尾骨旁开0.5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对血栓性外痔有显著镇痛效果,针刺时可向肛门方向斜刺,配合艾灸能增强温通经络作用。
5、百会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通过调节全身气血运行改善痔疮症状。特别适用于长期久坐导致的痔疮反复发作,采用捻转补法为宜。
针灸治疗期间应保持肛门清洁干燥,每日温水坐浴1-2次,避免久坐久站。饮食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食用西蓝花、燕麦等食物,忌辛辣刺激。若出现痔核嵌顿或持续出血,应及时就医结合药物或手术治疗。孕妇、严重贫血患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针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