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中耳炎如何治
霉菌性中耳炎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真菌药物、手术清创、改善耳道环境、控制基础疾病等方式治疗。霉菌性中耳炎通常由真菌感染、耳道潮湿、免疫力低下、耳部外伤、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1、局部清洁
使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冲洗耳道,清除真菌菌丝和分泌物。操作需由医护人员完成,避免损伤鼓膜。冲洗后可配合负压吸引,减少耳道残留物。日常避免自行掏耳,防止交叉感染。
2、抗真菌药物
遵医嘱使用克霉唑滴耳液、硝酸咪康唑乳膏等局部抗真菌药物,严重时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药物需覆盖耳道全部感染区域,疗程通常持续2-4周。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耳道刺激或过敏反应。
3、手术清创
对于合并胆脂瘤或骨质破坏者,需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全麻下通过显微镜或耳内镜彻底去除真菌团块及病变组织,术后留置引流管。手术可降低复发概率,但需严格预防术后感染。
4、改善耳道环境
保持耳道干燥,游泳时使用防水耳塞,沐浴后及时用吹风机低温吹干外耳道。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减少耳道正常菌群破坏。湿热环境工作者可定期使用抗真菌粉剂预防。
5、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需稳定血糖水平,HIV感染者应规范抗病毒治疗。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需评估用药方案,必要时调整剂量。营养不良患者需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A,增强黏膜防御能力。
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减少海鲜等高敏食物摄入。规律作息有助于免疫力恢复,建议每日睡眠不少于7小时。康复后每3-6个月复查耳内镜,观察是否有复发迹象。日常注意耳部防护,感冒时避免用力擤鼻,防止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