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得了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
孕妇得了妊娠期糖尿病可通过饮食调整、适量运动、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定期产检等方式控制。妊娠期糖尿病通常由激素变化、遗传因素、肥胖、年龄过大、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分5-6餐少量进食,避免单次大量进食导致血糖骤升。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应达到25-30克,优先选择西蓝花、菠菜等非淀粉类蔬菜。蛋白质摄入以鱼类、禽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为主,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
2、适量运动
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运动时间建议安排在餐后1小时。运动时需携带含糖食品防止低血糖,避免空腹运动。若出现宫缩、阴道出血等不适需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3、血糖监测
每日需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6.7mmol/L。使用血糖仪时注意定期校准,采血部位轮换避免局部硬结。记录血糖数据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参考。
4、胰岛素治疗
当饮食运动控制不佳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等胰岛素制剂。胰岛素治疗期间需特别注意预防低血糖,夜间血糖不宜低于3.9mmol/L。注射部位应轮换于腹部、大腿等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5、定期产检
需增加产检频率至每1-2周一次,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通过超声检查评估羊水量、脐血流等指标,妊娠32周后建议每周进行胎心监护。若出现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多等并发症需及时住院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6-12周需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血糖恢复情况。哺乳期仍应保持均衡饮食,每3年进行糖尿病筛查。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维持BMI在18.5-23.9的理想范围。建议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低血糖识别与处理技能,家中常备血糖仪和快速升糖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