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色的中耳炎
白色的中耳炎通常指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时鼓室内积存的白色脓性分泌物,医学上称为化脓性中耳炎或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
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导致的炎症反应。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当炎症进展至化脓阶段,中性粒细胞、坏死组织与细菌混合形成白色或黄白色脓液积聚于鼓室,可能伴随鼓膜充血、膨隆甚至穿孔。患者会出现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抓挠耳朵。若脓液突破鼓膜流出外耳道,则可见白色分泌物。
部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也可能出现间歇性白色脓液分泌,此时多与鼓膜穿孔后上皮组织脱屑、细菌定植有关。长期慢性炎症可导致中耳结构破坏,需通过耳内镜检查明确病变范围。特殊情况下,真菌性中耳炎或结核性中耳炎也可能产生白色分泌物,但较为罕见,需结合病原学检查鉴别。
出现白色耳道分泌物时应避免自行掏挖耳朵或冲洗耳道,防止感染扩散。保持耳部干燥清洁,洗澡时可用无菌棉球堵塞外耳道避免进水。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以减少黏膜充血。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配合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等全身抗感染治疗。若反复发作或伴有眩晕、面瘫等症状,应及时进行颞骨CT检查排除并发症。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观察体温变化,避免用力擤鼻导致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