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是怎么引起的
牙齿松动可能由牙周炎、外伤、骨质疏松、颌骨囊肿、妊娠期牙龈炎等原因引起。牙齿松动通常表现为牙齿晃动、咀嚼无力、牙龈出血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齿松动的常见原因,主要由牙菌斑长期堆积导致牙龈和牙槽骨破坏。患者可能出现牙龈红肿、牙周袋形成、口臭等症状。治疗需通过超声波洁治清除牙结石,配合使用甲硝唑片、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药物控制感染。日常需加强口腔卫生,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
2、外伤
牙齿受到撞击或咬硬物可能导致牙周膜损伤或牙根折断,引发牙齿松动。外伤后可能出现牙齿移位、冷热敏感、咬合疼痛等症状。轻度松动可通过牙弓夹板固定,严重者需进行根管治疗或拔牙后种植修复。外伤后24小时内可冷敷减轻肿胀。
3、骨质疏松
全身性骨质疏松可能导致牙槽骨密度降低,使牙齿支撑力下降。患者常伴有腰背疼痛、身高变矮等全身症状。治疗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如碳酸钙D3片,同时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日常建议增加日照时间,适量摄入乳制品。
4、颌骨囊肿
颌骨内生长的囊肿可能压迫牙根导致牙齿松动,常见于根尖周囊肿或含牙囊肿。患者可能无明显疼痛,但X线检查可见骨质吸收。治疗需手术摘除囊肿,较大囊肿需行刮治术。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5、妊娠期牙龈炎
妊娠期激素变化可能使牙龈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牙龈增生和牙齿松动。表现为牙龈出血、妊娠瘤形成。治疗以保守为主,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控制炎症,分娩后症状多可缓解。孕期应选择软毛牙刷,避免刺激牙龈。
预防牙齿松动需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每日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半年至一年洗牙一次。避免用牙齿开瓶盖或咬硬物等不良习惯。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骨质疏松患者应定期监测骨密度。出现牙齿松动症状应及时就诊,早期干预可有效保留患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