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引起皮肤癌的主要原因
皮肤癌主要与长期紫外线暴露、遗传因素、化学物质接触、免疫抑制及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皮肤癌通常表现为皮肤异常增生、溃疡或色素沉着改变,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
1、紫外线暴露
长期过度暴露于紫外线是皮肤癌的首要诱因,尤其是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紫外线可损伤皮肤细胞DNA,导致细胞突变。户外工作者或频繁使用日光浴设备的人群风险较高。日常需使用广谱防晒霜,穿戴防晒衣物,避免正午阳光直射。
2、遗传易感性
家族中有皮肤癌病史者患病概率显著增加。着色性干皮病等遗传性疾病会导致DNA修复机制缺陷,轻微紫外线即可诱发癌变。此类人群需定期进行皮肤镜检查,发现异常色素痣或皮损及时就医。
3、化学致癌物
长期接触砷、煤焦油、页岩油等化学物质可能诱发鳞状细胞癌。某些职业如炼油工人、杀虫剂生产者需做好防护。慢性接触性皮炎反复发作区域也可能发生癌变,表现为经久不愈的角化性斑块。
4、免疫系统抑制
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皮肤癌发病率较常人高数十倍。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也会增加卡波西肉瘤等恶性肿瘤风险。这类人群需每3个月进行全身皮肤筛查,早期发现可疑皮损。
5、慢性皮肤损伤
长期不愈的烧伤瘢痕、慢性溃疡可能发展为瘢痕癌。放射性皮炎、寻常狼疮等炎症性皮肤病也有恶变倾向。对于超过3个月未愈合的皮肤溃疡,建议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排除癌变。
预防皮肤癌需建立全面的防护体系。除严格防晒外,应避免使用含砷地下水,接触化学物品时穿戴防护装备。每月自查全身皮肤,关注新发皮损或原有痣的大小、颜色改变。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专业皮肤镜检查,高风险职业者需缩短筛查间隔。确诊后应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手术切除、光动力治疗或靶向药物治疗,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