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乳腺炎该如何治疗
慢性乳腺炎可通过热敷按摩、抗生素治疗、中药调理、穿刺引流、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慢性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导管阻塞、免疫异常、乳头皲裂等原因引起。
1、热敷按摩
热敷按摩适用于早期乳汁淤积型乳腺炎。用40℃左右热毛巾敷于患处10分钟,配合从乳房外围向乳头方向的环形按摩,每日重复进行3次。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按摩有助于疏通乳腺导管。操作时需注意力度轻柔,避免暴力挤压导致炎症扩散。若皮肤出现红肿热痛加剧需立即停止。
2、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乳腺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头孢克洛分散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效,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用药期间需观察体温变化,若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需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
3、中药调理
中医认为慢性乳腺炎多属肝郁气滞,可选用蒲公英颗粒、乳癖消胶囊、小金丸等中成药。蒲公英颗粒含蒲公英、金银花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功效,适用于乳房胀痛伴低热者。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用。建议配合穴位按摩加强疗效,常用穴位包括膻中穴、乳根穴。
4、穿刺引流
形成乳腺脓肿时需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引流术。通过穿刺抽出脓液并进行细菌培养,术后留置引流管3-5天。该操作可避免传统切开引流造成的较大瘢痕,但需注意术后每日消毒换药,观察引流液性状变化。若引流不畅或出现高热需考虑二次引流或手术切开。
5、手术切除
反复发作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或导管周围炎可能需行病变导管切除术。手术在局麻下切除病变乳腺导管及周围组织,术后加压包扎48小时。术后需定期换药,2周内避免患侧哺乳或剧烈运动。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乳房变形,必要时可同期进行整形修复。
慢性乳腺炎患者日常应保持乳头清洁,哺乳期需规律排空乳汁,选择透气棉质内衣避免压迫。饮食宜清淡,适量增加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高脂肪食物。出现乳房红肿、发热等症状超过3天未缓解,或伴有脓性分泌物时,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治疗期间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情绪影响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