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自测血糖应注意什么
家庭自测血糖需注意操作规范、设备校准、采血方法、记录管理和异常处理五个关键环节,可有效提高监测准确性。
1、操作规范
使用血糖仪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确保掌握正确操作流程。测试前用肥皂水清洁双手并彻底擦干,避免使用酒精棉片直接擦拭采血部位,以免残留液体稀释血液影响结果。开机后需核对试纸代码与仪器显示是否一致,试纸取出后应立即盖紧瓶盖防潮。
2、设备校准
新开封试纸或更换电池后需用校准液验证仪器精度。定期检查试纸有效期,过期试纸会导致检测偏差。血糖仪应存放在干燥环境中,避免高温或低温环境存放。建议每半年与医院检验科静脉血糖结果比对一次,误差超过15%需联系厂家检修。
3、采血方法
选择无名指侧面采血疼痛较轻,每次更换采血部位避免角质增生。采血针需调节合适深度,过度挤压会导致组织液渗出稀释血样。第一滴血应用棉签拭去,采集自然流出的第二滴血。采血后按压10秒防止淤青,糖尿病患者末梢循环差时可搓热手指再采血。
4、记录管理
建立包含检测时间、血糖值、用药情况、饮食和运动记录的监测日记。餐前餐后血糖应分别标注,夜间血糖需记录具体时间点。使用智能血糖仪可同步数据到手机APP,便于生成趋势图表。就诊时携带完整记录帮助医生评估控糖效果。
5、异常处理
空腹血糖持续超过7mmol/L或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应及时就医。出现头晕、冷汗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复测,若血糖低于3.9mmol/L需进食15克速效糖类。测量结果异常应平静状态下15分钟后重测,排除操作失误因素。长期血糖波动大需考虑调整监测方案。
除规范监测外,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每日主食量控制在200-300克,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空腹运动。定期检查足部皮肤,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7-8小时睡眠。情绪波动会影响血糖水平,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筛查,全面评估病情控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