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什么程度会烂脚
糖尿病足溃疡通常发生在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中晚期糖尿病患者中。当出现足部麻木、伤口难以愈合、局部发黑坏死等症状时,可能已发生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溃疡的发展与血糖控制水平直接相关。长期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血糖超过11.1mmol/L的患者,持续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微小血管病变和神经损伤。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足部皮肤干燥、皲裂,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感觉减退、足部畸形。当合并感染时,足部可能出现红肿、渗液,此时若不及时干预,组织缺血缺氧会逐步加重,最终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下肢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足部溃疡风险显著增加。合并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足部病变进展更快。
少数患者在血糖波动较大时可能出现急性足部损伤。1型糖尿病患者在酮症酸中毒期间,由于代谢紊乱和脱水,可能突发足部坏疽。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若输注部位感染未及时发现,也可能快速进展为深部组织感染。部分患者因外伤、烫伤等外部因素诱发足部溃疡,这类情况在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时容易被忽视。
糖尿病患者需每日检查足部皮肤状况,选择透气舒适的鞋袜,避免赤足行走。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定期修剪趾甲但不要过短。发现足部伤口应及时消毒处理,若48小时未好转须立即就医。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在目标范围,戒烟限酒,每3-6个月进行下肢血管和神经功能筛查。出现足部麻木、刺痛、温度觉异常等神经病变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已发生足部溃疡的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患肢负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创面清创和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