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咬人是怎么回事
宝宝爱咬人可能由出牙期不适、探索行为、情绪表达、模仿行为、感觉统合失调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分散注意力、提供磨牙工具、情绪引导、行为矫正、感统训练等方式改善。
1、出牙期不适
6个月至3岁婴幼儿乳牙萌出时,牙龈肿胀发痒可能引发咬人行为。建议家长提供冷藏牙胶或硅胶磨牙棒缓解不适,避免直接咬硬物损伤牙龈。伴随流涎增多、频繁啃咬物品等症状时,可用纱布蘸温水轻柔按摩牙龈。
2、探索行为
口欲期婴幼儿通过咬合感知物体质地和温度,属于正常发育阶段。家长需将危险物品远离宝宝,提供干净安全的可咬玩具,如食品级硅胶玩具。避免过度制止导致探索欲望强化,可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转移注意力。
3、情绪表达
语言能力未完善的幼儿可能用咬人表达兴奋、愤怒或焦虑。家长需立即用简短语句制止,如"不可以咬人",同时示范正确表达方式。对于因分离焦虑咬人的宝宝,可引入安抚巾等过渡性客体,逐步建立安全感。
4、模仿行为
接触过咬人场景的幼儿易模仿该行为。家长需避免用假装咬逗弄宝宝,及时制止兄弟姐妹间的咬人游戏。可通过绘本牙齿不是用来咬人的等形象化教育,帮助理解行为界限。
5、感觉统合失调
口腔敏感度异常的儿童可能通过咬人寻求刺激。表现为频繁咬非食物物品、对食物质地异常挑剔等症状。建议家长咨询康复科医师,进行专业评估后开展触觉刷按摩、咀嚼训练等感统干预。
家长应保持耐心引导,记录咬人行为发生的时间和环境,帮助识别触发因素。日常可增加亲子互动游戏消耗精力,提供富含钙质的辅食如酸奶、奶酪促进牙齿发育。若4岁后仍持续咬人伴攻击性,建议儿童保健科就诊排除发育行为异常。避免体罚或过度反应,正向强化如"小手轻轻摸"等积极行为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