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中耳炎犯了怎么办
耳朵里面流黄水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清理耳道分泌物、避免掏耳刺激、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耳朵里面流黄水通常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道湿疹、鼓膜穿孔、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干燥
耳朵里面流黄水时需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或游泳时可用防水耳塞保护。潮湿环境会加重细菌或真菌繁殖,导致分泌物增多。日常可用无菌棉签轻轻吸附外耳道口分泌物,但不可深入耳道以免损伤。若伴有瘙痒,禁止抓挠,防止继发感染。
2、使用抗生素滴耳液
细菌性外耳道炎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真菌感染需选用克霉唑滴耳液。使用前需清理耳道分泌物,滴药后侧头保持5分钟以充分吸收。避免自行使用含激素类滴耳液,可能掩盖病情或加重真菌感染。
3、清理耳道分泌物
耳鼻喉科医生会用吸引器或生理盐水冲洗清除脓性分泌物,改善药物渗透。自行清理可能将分泌物推入耳道深处,甚至损伤鼓膜。若分泌物结痂,可能需先用碳酸氢钠溶液软化后再由专业器械取出。
4、避免掏耳刺激
频繁掏耳会破坏耳道皮肤屏障,导致外耳道炎或湿疹。耳道瘙痒时可用酒精棉签轻拭外耳道,不可使用发卡、牙签等尖锐物。耳道湿疹患者需停用刺激性洗发水,避免过敏原接触。
5、及时就医
若流黄水伴随耳痛、听力下降、发热等症状,可能提示中耳炎或鼓膜穿孔,需耳鼻喉科检查。儿童反复流脓需排除先天性胆脂瘤。长期不愈的耳道流液可能需细菌培养或CT检查明确病因。
耳朵里面流黄水期间应避免辛辣饮食,减少海鲜等发物摄入。睡眠时患耳朝上防止压迫,避免戴入耳式耳机。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原发病,不可因症状缓解自行停药。日常注意耳部卫生,纠正挖耳习惯,游泳后及时擦干外耳道。